《中国纪录》新媒体 通讯员 易先云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国首位女大学生环卫班长、武汉火车站工作人员付莎莎,下沉社区为居民服务,写下了感人的战役日记,实践了她的一生的价值,她说:“我是一名武汉市民,在疫情防控中我要挺身而出,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值得。”

今年35岁的付莎莎,毕业于武汉江汉大学护理专业,曾经到医院当过护士,去公司当过出纳,自己还开过门店做生意。2009年12月25日,她看见一则武汉火车站站前地区招聘环卫工的消息,毅然报名当上了一名环卫工。武广高铁开通11年,她就在这里工作了11年。
付莎莎在上班的第一天,她就被领导安排擦洗车站外围的挡板,很辛苦。在站前团结大道扫马路时,她戴着口罩,捂住脸和鼻子,担心熟人看不起她做环卫工。她是瞒着父母和男朋友报名当环卫工的,父母和男朋友只是知道她找到了工作,压根不知道她干的是扫马路、清垃圾的环卫工。没过几天,应聘的40多位姐妹已经走了一大半,她依然没有离开岗位。在父母亲没有反对的情况下,男朋友一时想不通,说:“我们并不缺钱花,我每个月给你的银行卡里打两、三千块钱用,做什么也比做环卫好听。”她说:“我要的不是钱,而是要有一份正式的工作,在环卫工作中实践一名大学生的价值,大学生做环卫有啥不光彩?”她上岗不久,迎来了她当环卫工人的第一个春运。在寒冷的冬天,男朋友花了1280元钱,给她买来一双既时尚又实用高腰毛皮靴,既担心她在雪风中受凉,又鼓励她做一名人民满意的“城市美容师”。


一头短发,脸庞清秀的付莎莎,手里拿着扫帚、抹布清扫垃圾,清晰果皮箱……每天早上,在武汉火车站站前广场上,都可以看到这个身穿橘黄色环卫服的女孩。如果有人问路,她还会微笑着给别人当起“导游员”。
2011年9月17日,付莎莎与男朋友熊文结为伉俪。从此,她每天驾驶价值15万元的小轿车上班。下班后,她脱下橘黄色的环卫工作服,换上时尚的便装,驾驶小轿车行驶在闹市里,谁也不知道她是一位扫马路、清垃圾的环卫工。她说:“我驾驶的小轿车,是爸爸、妈妈给我陪嫁的结婚礼物。”原来,熊文总是躲在火车站附近等着莎莎下班,把莎莎接回家。婚后,莎莎自己驾驶小轿车上下班,工作和生活感到很充实。
在丈夫的支持下,付莎莎获得洪山区创先争优巾帼标兵,2011年底担任了清扫班班长,成为武汉城管系统最年轻的女环卫班长,也是我国第一个“85后”女大学生环卫班长,她所在班被洪山区妇联授予“巾帼示范岗”。在她的影响下,不少驻地的村民、下岗女工来到武汉站,做起了站前60多万平方米环卫保洁工。在她和姐妹们的共同努力下,她用实际行动填写了入党志愿书。2013年,付莎莎获得湖北好人—最美环卫工人荣誉称号。2016年5月,付莎莎生下孩子后,把家搬到武汉火车站附近上班,把事业放在第一位,尽管家里经济条件很好,但她一直没有离开她喜爱的岗位。2018年,付莎莎获得洪山区总工会中国梦·劳动美演讲比赛三等奖。

付莎莎出生在武汉站附近的洪山区和平街白马村,是当地“城中村”的村民。2003年初,她的妈妈盛小珍听说女儿要到央视做节目,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盛小珍高兴地说:“我长到55岁,还没有去过北京呢,这次一定陪女儿去北京见识一下。”这年2月17日清早7时整,盛小珍陪着女儿登上武汉至北京的高铁,5个小时就到了首都北京,陪着女儿直奔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星光影视园。女儿在影视园忙碌了三天,妈妈形影不离,感到格外的高兴。同年5月,中央电视台第三套节目组致函武汉市城管委、武汉火车站站前综合管理办公室,邀请付莎莎走进央视讲述自己做环卫工作的故事。2月17日,她在母亲的陪同下,带着1280元的“账单”,来到北京做客央视,与来自北京、天津、河南的4名素不相识的人同台亮相,参加央视三台《幸福账单》节目录制。

当节目主持人宣布拉开“游戏大门”时,“武汉站”三个大字和武汉站的全景赫然出现在屏幕上。在游戏的舞台上摆放的三只红、黄、蓝色的塑料垃圾桶,真实地反映付莎莎的工作环境。主持人宣布“挑战”规则:你在两分钟内用喷水枪将多种颜色的气球喷洒到与垃圾桶颜色对应的垃圾桶里,才算你“挑战”成功了。平常,她把垃圾倒进垃圾桶,是一件太简单的小事,而用喷水枪把三种颜色的气球喷洒到与气球颜色一样的三只垃圾桶,难度很大。当付莎莎挑战成功的时候,台下再次响起掌声。主持人宣布:“幸福账单,为你买单!”于是,她在此次游戏中获得1280元大奖。丈夫熊文给她买的工作皮靴,央视“买单”。
付莎莎说:“当我做的环卫工作与我学的专业不对口的时候,当丈夫当初对我的选择一时想不通的时候,当一些熟人和网友在刺激我的时候,我也流过泪,也打过退堂鼓。但是,我坚信我选择的职业并没有错,我认为在环卫工作的岗位上最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别人能做的事儿,我们大学生为何不能做?我坚持在工作中不断影响身边的人,让人们支持和理解我在职业上的选择。我做环卫工很快乐,很开心。”
在女儿的事业获得成功的时候,付莎莎的妈妈说:“女儿自尊心很强,做什么事儿都很认真,她上了央视,当妈妈的感到特别的高兴和自豪。”在谈起今后的打算的时候,盛小珍憨厚地说:“我要继续支持她、鼓励她珍惜荣誉,珍惜岗位,在生活上当好女儿的好后勤。”据了解,《幸福账单》节目是由中央电视三台《欢乐一家亲》栏目组打造的具有情感、游戏、分享账单之前的故事、现场互动的综艺节目,由著名主持人周炜、朱迅主持。

11年过去了,付莎莎一直坚守在武汉火车站城市美容师的岗位上。2020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斗,让付莎莎再次接受祖国的考验。从今年1月27日开始,她就一直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在武汉市和平街白马洲社区,她真心为民服务,写下了感人的战役日记,全文如下:
从不熟悉到熟悉,从只会为居民量体温、劝阻居民不要外出,到把社区当成自己的家,创建几十个购物群,帮助社区居民解决生活困难,尽全力帮助社区打好疫情防控战。
1月27日大年初三,我下沉到白马洲社区做志愿者,开始对社区工作的不熟悉,不久后,已经可以主动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了。
每天到岗签到以后,就分配到值守的点位上,测量进出居民的体温,劝阻居民不要外出等等。但每天都会有居民反应各种困难,于是,我主动为社区创建了两个业主群,目前共700余人,收集居民的问题,首先发现本社区最大的问题就是买菜难。
于是,我第一时间联系了菜市场的熟人,找他拉了一车菜过来卖。卖了大概半小时,发现存在安全隐患,就请她们离开了。随后,我创新购物方式方法,运用网络技术,与卖菜的熟人创建了微信买菜群,帮助居民在群内开展买菜接龙,每天为白马洲社区居民送一次菜,然后依次排队领取。我还主动联系一期中百超市,与店长沟通线上采买的事宜,建立了600多人的中百超市线上购物群,彻底解决了一期居民的生活物资购买难。同日,又联系了好客来超市的老板娘,建立了线上购物群,解决了二期居民的实际困难。线上购物的订单到达小区门口后,居民们依次排队领取生活物资。2月20日南都周刊的记者看到我的微博,与我联系后,2月27日报道我为居民解决买菜的问题。
在了解附近的商户、超市信息后,挨个核查了商家的营业执照、健康证、检疫合格证等,我才会放心的推荐给居民购买,依次建立了白马馨居买肉群、活鱼群、水果群、商超群、买药群等等,想买啥都很方便,有居民称我为社区网购“管家”。大多数居民逐步养成了足不出户,在微信群内接龙购物的生活习惯,居民出行率大大降低。社区施行封闭管理后,线上购物有效降低了人群集聚交叉感染风险,最大限度降低了疫情防控对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白马洲社区是最早一批通过网络形式解决居民生活问题的社区。

当看到小区物业的工作人员防疫物资紧缺,我立即发动业主群的居民们,自发捐款献爱心并且寻找物资的货源。我在自己的点位上,一边测量进出人员的体温,一边线上开展捐款捐物的活动。2月15日将收到的4000多元捐款买了酒精、消毒水、防护物资送到物业处签收。2月17日和4月9日请喷洒车两次给小区大环境消毒,受到居民们一致叫好。2月20日,今日头条曾报道我在下沉白马洲社区的工作事迹。
得知药店可以预定口罩、酒精等防护用品后,我立即与周边药店联系,建立购药群。随后又与白马洲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护士联系,建立了线上疾病问诊、用药咨询和代开药品的微信群。线上群内接龙购物,不仅避免了人群聚集,病毒扩散,让居民们安心在家,而且起到了宣传防疫政策,提高居民防疫意识。
3月2日,我利用个人关系联系到防护服厂家,订购了十件医用防护服,送给买不到防护服的志愿者们。前一天晚上,当孩子看见快递时问我这是什么,我的眼睛湿润了,夏天,我会给孩子买10多元一件,能穿就行的T恤,但现在100多元一件的防护服说送就送。那时我蹲下来抱着孩子说到:这是防护服,是送给跟妈妈一样做志愿者的人,她们穿上以后,就不会被病毒传染,那么病毒很快就可以被我们打败了。从那天起,只要我穿上防护服出门,孩子都会说:妈妈你是去打病毒的吗?你一定不要被病毒传染啦。

因小区的流浪猫流浪狗越来越多,我与武汉市小动物保护协会的杜会长联系,提出请协会帮忙救助,或者帮忙买到猫粮狗粮,以便投喂。在得知协会有大量的狗粮猫粮,并且免费赠送后。我与杜会长商量,以赠送与出售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在疫情期间买不到宠物粮食的居民们。他们可以免费领取一袋,两袋及以上,按照10元、20元每袋的价格出售,将收到的钱用于购买商超推出的十元爱心菜,送给小区的困难群体。杜会长十分赞同,先后两次提供了23包大袋狗粮、41包小袋猫粮。我收到700元购菜款后,在业主群内搜集困难群体的信息,找社区拿困难户、重症、残疾人的情况一览表,做到将爱心菜送给真正需要帮助的居民们。考虑到独居老人、残障人士,我和其他志愿者们一家家送菜上门,每一份菜在送到居民家中时,我都会细心的喷洒酒精进行表面消毒,一周后,我收到了居民送来的感谢信。
除此之外,我还负责每天在业主群里做着居民的情绪安抚工作,大家对小区里面有确诊病人感到比较害怕,经过我的宣传和解释,现在大家比较理解,从开始的唇枪舌战到现在的邻里互帮互助;从对社区和物业的不满,到对他们工作的理解,变化很大。居民们经常自发送来饮料、口罩、面膜以及自己做的包子馒头……一句谢谢你,一声辛苦了,每天温暖着我的内心。
3月底,小区居民即将复工复产,大家反映了理发难和车辆打不着的问题。我发动业主群的居民们找到三位理发师上门为居民进行户外理发,建立了200多人的社区理发群,在群里接龙排号,按照接龙顺序下楼理发,我还准备了三瓶酒精,剪完一个人,消毒一次理发器和围布。在社区警务室付游泳队长的帮助下,获取了小区汽车维修服务站的电话后,与老板建立了100余人的小区车辆救援群,为小区无法启动的车辆提供免费搭电点火的服务。我每天勇敢、热情、充满正能量的抗击疫情,尽心尽力做好服务,为居民排忧解难,小区居民们都说,只要有事就找莎莎,没有什么事是她解决不了的。

下沉社区以来,线下做好门岗值守员,为居民测量体温,对进出小区的人员进行细致排查和登记管理,做好防疫宣传,帮助居民买菜送菜、取药送药,协助社区维持居民领取菜、肉、水果等物资的现场秩序,线上做好业主群及各类购物群的管理工作,解决居民反映的各种问题,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赢得了居民的广泛好评。我每天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工作,晚上回家后,还会回复群内的居民诉求以及私信消息。有一天,我的母亲说,孩子今天总是问我:妈妈什么时候回来。我指着钟告诉他,短一点的针指到5,长一点的针指到6,妈妈就会回来了。等他发现短针已经指到5的时候,他跑来问我,外婆你看,短针指到5了,妈妈怎么还没有回来。我告诉他是因为今天的病毒还没有被妈妈打败,再等一下,等妈妈打败了病毒就会回来了。当我听到母亲说的这段话时,特别心酸,因为下沉社区不能时时刻刻陪伴孩子,不能给他关心和照顾,我每天将对孩子的愧疚化作工作的动力,为了早一天和家人幸福相拥。
3月27日,收到了单位的复工通知后,结束了61天下沉社区的工作。下沉期间,有不理解、有谩骂,也有感谢、有认可,许多居民说:你走了以后,我们就没有人管了;你留下来吧,到我们社区来工作;以后我们要经常联系,约着一起去徒步、爬山……。在我看来,抗击疫情虽然辛苦,参加下沉社区防疫的人生经历,会是孩子最好的家庭成长教育课,为自己的城市拼过命、出过力,会成为自己人生中的一段难忘回忆。
公交、地铁开通后,作为武汉站站区办的工作人员,我在复工以后,服从单位的各项工作安排,为同事们送饭、送水、送物资,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离汉通道管控解封后,客流增加,我被派到东高架桥上服务南来北往的旅客,对所有乘车旅客进行健康码、身份证的查验与测温。我认为不仅仅是因为做好事会上瘾,还有就是在传递正能量的时候,别人回报的也是正能量,能让我满血复活的坚持下去。